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,他熱愛楚國,卻換來君主的猜疑與貶謫,眼見楚國覆滅,楚原悲痛欲絕,投汩羅江而死。
百姓們感念他對于祖國的忠誠,于是劃舟船找尋他的尸體,又將飯團等扔進水中,希望水里的魚蝦不要傷害他的身體。于是,賽龍舟、吃粽子發展成為紀念屈原的習俗。
據考證,端午節的“龍舟競渡”早在屈原出生前就存在,屈原在《楚辭·涉江》中亦有關于龍舟的描寫。
“龍舟”一詞,最早見于先秦古書《穆天子傳》。龍船競渡前,先要請龍、祭神。人們祭祀龍神廟時氣氛很嚴肅,多祈求農業豐收、風調雨順、去邪祟、攘災異、事事如意,也保佑劃船平安。用人們的話說,“圖個吉利”,表達人們內心良好的愿望。在湖北的屈原家鄉秭歸,也有祭拜屈原的儀式流傳。
粽子,又叫“角黍”、"粽籺"、“筒粽”。端午節,吃粽子是一項必不可少的習俗。
早在春秋時期,人們便用菰葉包黍米成牛角狀食用。晉代,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。隨著社會的發展,粽子的樣式也越來越多,內容也越來越豐富。
Copyright 2020 四川秋華食品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蜀ICP備20008235號-1 技術支持:今喜網絡科技